更多>>行業動態
更多>>聯系我們
新聞中心
6月5日凌晨1時45分,夜幕低垂,星辰點點,大地披上沉沉暮色,月光化作銀紗傾瀉在襄渝鐵路上,顯得格外寧靜。隨著封鎖命令號的下達,機械轟鳴撕裂了襄渝上行線762公里加800米至763公里加800米處的寂靜,迸濺的火花如赤紅流星濺落在枕木間,百余名作業人員在光影中穿梭忙碌,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作業,不一會兒,蒸騰的夜霧裹挾著鐵銹氣息彌漫開來,一場緊張而有序的“換骨療傷”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。
作為橫跨川渝、連接西北與西南的鋼鐵動脈,襄渝鐵路自1973年通車以來,便肩負著“三線建設”的歷史使命。四十年后的今天,它已成為“一帶一路”戰略中中歐班列、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核心載體,一列列滿載“中國制造”的班列經此駛向歐洲,內陸的豐富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至遠方,為國際貿易搭建起高效通道。
伴隨中歐班列加密開行,貨運量的不斷攀升,這條年近半世紀的鋼鐵動脈正持續超負荷運轉,線路設備漸顯疲態。為有效消除線路設備的安全隱患,提升運輸效能,確保中歐班列等重要列車安全平穩運行,重慶工務段以此次襄渝線集中修為契機,通過成段更換長軌、基床病害整治等35個施工維修項目,為既有線路隱患開展精準“外科手術”,延長其使用壽命,為鋼鐵大動脈注入新活力。
“各組注意,組織人員抓緊時間松解扣件!熊瑞君、曾志偉,同步進行排軌!切割組注意,搭接短路銅線,切割前一定要再次確認舊軌切割點,確保定位誤差在允許范圍內!”施工負責人袁爍的指令穿透機械的轟鳴。
“一、二、三——起!”切割完成后,十多名作業人員喊著號子,用撬棍合力掀動退役鋼軌。沉重的撞擊聲里,舊軌被移出枕木外側。作業人員顧不上擦去臉上的汗水,又投入到緊鑼密鼓的工作中,“一二、一二”的號子聲再次回蕩在施工現場。隨著“哐當”一聲,新軌被順利送入承軌槽,經過幾次調整,精準落槽,此時,汗水已在工裝后背凝成白色鹽霜。
“軌道車接近,所有人停止作業、下道!”施工進入最關鍵的焊軌環節,軌道車拖拽著焊正一體機來到龍口位置。在作業人員的操作下,這臺“變形金剛”緩緩打開,伸出焊機機頭夾持住兩端軌頭,接頭位置瞬間迸發出耀眼的火花。不一會,兩條鋼軌在烈焰中漸漸融為一體。隨后,打磨作業立即跟進。在打磨機的高速運轉下,火星四濺,伴隨著尖銳的金屬切削聲,焊接口最終與軌面、軌側輪廓精準契合,這時1公里的新軌完成與既有線路的無縫對接。
“此次更換長軌施工,不僅是對襄渝線線路設備的一次全面升級,更是對中歐班列運輸安全的一次有力保障。”施工負責人袁爍在現場表示,“新軌將進一步提升線路的承載能力和運行平穩性,為中歐班列的安全暢通提供堅實支撐。按照襄渝線集中修整體規劃,計劃完成成段更換新鋼軌30.548公里,當前已累計完成12.258公里。”
經過210分鐘鏖戰,5時03分,開通命令準時下達,當日長軌更換施工圓滿完成。當首列貨車駛過新軌,1公里的新軌在晨曦中熠熠生輝。
來源:重工之窗